11月15日,北京證券交易所開市滿歲。開市一年來,北交所市場運行總體平穩,各項制度安排有效運轉,市場生態持續改善,服務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能力持續提升,取得了良好開局。北交所上市公司獲得感普遍增強,融資渠道更加有效和可靠。
咬定青山不放松。北交所有關負責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,將繼續按照“豐富功能、辦出特色、形成生態”的思路,大力推進市場改革創新,持續推進北交所上市公司高質量擴容,不斷提升市場服務能力和水平,努力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一流交易所。
堅守定位 聚集中小創新力量
“如果用一個詞形容在北交所上市一年來的感受,一定是振奮。資本市場的關注進一步激發公司上下干事創業的精神。”通易航天董事長張欣戎的這句心里話很有力量。
開市一年來,資本市場見證了“北交所速度”,也目睹了北交所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澎湃勢能。截至11月14日,北交所共有上市公司123家。其中,中小企業占比77%,民營企業占比86%,超八成企業集中在戰略新興產業、先進制造業;49家為國家級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,平均研發強度達5.4%,高于社會平均水平,創新特征鮮明。
“北交所已經成為創新、科創型中小企業的聚集地。”中金公司研究部策略分析師、董事總經理李求索告訴記者,“自設立以來,北交所始終堅持踐行重點支持先進制造業、科技等符合國家創新發展戰略需求領域企業的定位,并取得了較好進展。從行業分布看,北交所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高端裝備、新能源、新材料等領域。”
一年來,上市公司真切地感受到在北交所上市得到的實惠。三元基因董事長程永慶說,“公司在北交所上市以來收獲很大。首先,上市獲得發展資金,加速了新藥項目的臨床開發,有利于公司實現高質量發展。其次,上市后,由于資信得到提升,公司融資獲得更大空間。第三,公司的治理水平和經營質量都得到明顯提高。”
吉林碳谷董事長張海鷗表示,碳纖維產業是技術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產業,在資本市場公司獲得豐富的資源,主業競爭能力有了進一步提升。
整體來看,北交所服務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等國家戰略的功能逐漸凸顯。上述負責人表示,北交所貫徹普惠金融政策導向,支持了一批創新能力強、成長速度快、科技成色足的中小企業聚集發展。
開源證券北交所研究中心總經理諸海濱告訴記者,“北交所上市門檻相較創業板、科創板略低,適合凈利潤在2000萬-5000萬元的專精特新‘小巨人’企業上市融資。隨著改革不斷推進,北交所將支持更多的專精特新‘小巨人’企業做大做強。”“專精特新”企業凸顯專注、創新、活力等特征,是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關鍵載體。
李求索表示,從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角度看,北交所進一步優化了金融市場結構,有助于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,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。
值得一提的是,北交所以政府債為突破口,逐步探索債券市場建設,為北交所債券市場平穩起步奠定了基礎。截至11月11日,累計服務政府債券發行45只,合計規模超5800億元。
打造特色 市場生態持續向好
專家認為,北交所在遵循證券市場一般規律基礎上,各項制度安排充分尊重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階段和成長規律,突出錯位、包容、靈活、普惠的市場特色。
克萊特董事長盛軍嶺對此深有感觸,他說,“對于在北交所上市,我最大的感受是審核環節的高效,克萊特從提交上市申報材料到過會,僅用時80天。北交所高效的服務讓中小企業發展如虎添翼,充分體現了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。”
北交所構建了一套精準包容、協同高效的上市審核機制。首先,北交所全面落實注冊制要求,發行上市審核預期明、時間短,從受理到注冊平均用時145天,最短用時僅72天。其次,四套并行的上市標準兼顧不同類型、不同特征企業,行業包容性強,上市公司既包括信息技術、醫藥健康、“雙碳”等新興領域的企業,也包括農業等傳統行業企業;既包括凈利潤超10億元的成熟企業,也包括尚未盈利的企業。此外,在堅守底線前提下,適度包容中小企業在發展階段中出現的關聯交易占比高、區域及客戶集中、業績波動等問題,為中小企業成長壯大留足空間。
證監會副主席王建軍近期表示,北交所可以在堅持質量優先的基礎上,加快審核,支持一批優質企業快速上市。基于此,李求索預計北交所發行審核效率有望進一步提升。
北交所的融資便利性獲得市場普遍認可。北交所提供普通股、優先股、可轉債等多種融資工具。同時,構建充分博弈的定價機制,上市公司公開發行融資平均為2.07億元,單次融資金額從0.4億元到17億元不等,支持企業合理按需融資。
交易制度方面,北交所設置股票價格漲跌幅為30%,合格投資者門檻為50萬元證券資產,開市以來日均成交金額超10億元,日均換手率約1%,呈現出與中小市值股票相匹配的流動性水平。
專家表示,北交所開市以來,企業、投資者、中介機構等市場主體參與踴躍,相互影響、相互帶動,市場活力不斷增強,各方資源加速匯聚的良性生態逐步形成。
例如,最高人民法院發布《關于為深化新三板改革、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見》,財政部、工信部、科技部等部委協同促進,北交所與76個省市政府和21家銀行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,與北京市合作建立企業上市服務專班機制等。
做優做活 改革創新步伐提速
新的起點,新的氣象。記者近日在調研中明顯感受到,各界期待北交所繼續深化改革創新,推動市場盡快實現高質量規模積累,完善市場融資交易功能,健全市場產品體系,繼續發揮好“主陣地”輻射帶動作用,為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貢獻更大力量。
盛景網聯董事長、盛景嘉成創始合伙人彭志強表示:“交易所好不好,核心是有沒有好企業。北交所需要更大的改革創新突破力度,吸引更多優秀企業。”
今年以來,北交所有關負責人多次表示,形成初步規模,實現高質量的企業持續供給,是當前北交所高質量建設的重中之重,要推動更多優質的創新型中小企業快速實現上市。
6月開始,北交所上市審核明顯提速。今年以來,北交所上市新股共44只,其中6月以來的新股有32只,占比73%。截至11月11日,北交所有已注冊待上市企業16家,提交證監會注冊企業13家,上市委審議通過待提交注冊企業8家。
守好市場“入口關”的同時,北交所將積極落實《關于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》要求,著力提高北交所上市公司質量。具體舉措包括以公司治理專項行動為抓手,督促上市公司自查整改薄弱問題,健全治理體系;落地信息披露直通車,分主體、分主題穩步推進;加強財務信息核查,構建標準化、精細化上市公司年報審查機制等。
“開市一年來,北交所工作效率高、服務態度好,大家有目共睹。作為資本市場的‘新生兒’,北交所發展迅速,融資功能不斷健全。”一家北交所上市公司董事長坦言,“我們期待北交所能夠盡快出臺更多提高市場流動性的措施和政策,助力企業價值提升。”
李求索認為,“自設立以來,北交所基于‘更加包容、更加精準、更加創新、更具活力’的要求,不斷推進政策、制度、服務等方面的改革。目前,北交所各項基礎制度基本完善,后續各項制度規則的積極效果將逐步顯現。未來隨著兩融業務正式開展、北證50指數相關產品的發布,北交所市場活力與市場流動性有望進一步改善。”
凡是過往,皆為序章。北交所有關負責人表示,立足新起點,北交所將按照黨中央、國務院決策部署和證監會黨委要求,聚焦更好服務國家戰略、服務實體經濟,堅持穩中有為、穩中有進,努力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一流交易所。
(來源:中國證券報)